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应邀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05-25   浏览次数:0

应河北师范大学365838.com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5月22日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22日上午,席振峰院士与365838.com10位青年教师进行了谈。首先,于海涛院长代表学对席院士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和感谢,并向席院士介绍了学院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席院士对学院近年来取得的快速发展高度认可。接下来,周金明教授等10位青年教师逐一向席院士汇报了近期的科研思路和工作进展,席院士一一做了解答,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为他们未来的科研道路指明了努力方向。

22日下午,席院士在理科群7号楼C118教室为365838.com师生作了题为“科学研究中的协同效应与深新信”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上席院士就化学键的活化以及合成化学中物质的合成、机理与应用等内容,并就“协同效应”、“意外发现”和“深新信”三个要点进行阐释。首先,席院士讲解了化学键的基本定义和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并抛出几个问题与大家互动。由此引出化学研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方向:惰性化学键的活化与应用。通过详细讲解,席院士提出目前,已有一些纳米手段可以用于切断惰性化学键,并且有关于惰性化学键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可用于活化水分子、固氮等。

“协同效应、意外发现和深新信,是科学研究中的三个要点”,席院士表示。关于“协同效应”,他以有机锂化合物的新反应类型为例,进行了专业方面的解释。这种新反应就是由分子间的东西变成分子内的东西,在反应过程中,协同效应使之如同螃蟹的钳子抓住的东西,结合得很牢固。当然,协同效应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关键,特别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中,比如实验室里,每个人知识背景是有限的,需要相互之间的讨论,很多时候,启发你的就是别人的一句话。“意外发现”则来源于多年研究的心得。在大部分情况下,实验设计得出的东西不一定是理想的,但并非不理想就要摒弃,其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实际上,意外发现都是基于平时的积累,要多看文献多听讲座,这样有了机会才能抓住。

“深新信”代表着从事研究的思路。席院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其一是“新←深→信”,就是从“深”出发,可以到“新”,也可以到“信”。“深”是指原理方面的深入研究,“新”是体现在应用方面,“信”则是从中得到了可信的发现。比如在基于机理研究和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领域,自休克规则提出以来,芳香性概念和芳香性体系的发展可以体现这一点。其二是“信→深→新”,这便是从信出发,到深,再到新。这里的“信”是指应用。这个思路就是从应用出发,深入研究机理,最终得到新的发现。以上两个要点不管是对于研究工作,还是其它方面的工作,都是很有益的。

讲座的最后,席振峰院士与现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回答了有关化学键选择、有关研究室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等问题。

主讲人介绍:

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配位化学所、郑州大学和河南化学所(导师:金斗满研究员);199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导师:TamotsuTakahashi教授)。1996-1997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1998日本北海道大学药学部助理教授。1998年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任副教授;1999年任教授。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0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获2003-2004年度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2004年中国化学会首届“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5年“中国礼来科技贡献奖”、2007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2014年“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等。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化学通报》副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以及Wiley学术期刊AppliedOrganometallicChemistry副主编。现任美国化学会学术期刊OrganicLetters副主编,同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ccountsof Chemical Research, Synlett/Synthesis,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Chem.Lett., Asian J. Org. Chem.,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Japan 及多个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咨委、主席或共同主席。率先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化学。2016年起再开展氮气的活化与转化研究,将实现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作为其科研生涯的最终目标。